(融媒体通讯社 彭珊 刘洛文报道 党委宣传部 滕诗丽摄影)7月8日上午,党委书记、督导专员陈磊赴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亲切看望暑期大思政“指南针”红迹寻踪实践队的师生,并为大家讲授思政微课。


陈磊用“西出、北上、东进、南下”八个字,精准概括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抗战路线,结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内展陈图片和文字史料,以“信仰”为关键词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峥嵘岁月。信仰是刻进骨血的“使命必达”,先遣队的征程,是一场“用生命点燃信仰”的悲壮远征,但他们毅然选择“向死而生”;信仰是浸透硝烟的“勇往直前”,先遣队从1934年7月组建至1935年1月主力受挫,历经半年转战,进行大小战斗80余次,他们以血肉之躯书写悲壮史诗,用血肉铺就了“信仰之路”;信仰是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这支“血染东南半壁红”的队伍,是“为有牺牲多壮志”的真实写照,激励着我校青年学子对信仰的坚守与对民族的担当。

陈磊强调,“革命先烈为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身陷囹圄、面临生死考验时,革命先烈是如何坚定信念、坚守信仰、向死而生的?”“今天的我们,又该如何为‘可爱的中国’增添绚丽色彩?”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从革命先烈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和舍生取义的崇高品格中,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将看到的红色历史、听到的英雄事迹、悟到的革命精神,真正内化为砥砺前行的动力,转化为担当作为的行动,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勇挑重担、奋勇争先,努力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
“站在清贫园里,凝视着方志敏在狱中写下的《清贫》,我真正领悟到了什么是‘革命理想高于天’。”实践队队员钟怡晴感慨万千地说,“方志敏同志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气节,这种精神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追寻、去学习。”

未来,学校还将持续推进红色教育与思政课的深度融合,把思政“小课堂”融入革命历史“大课堂”,让红色基因在校园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助力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重任,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责任编辑:闵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