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青衿之志当擎云,奋楫扬帆始见真”。在南昌交院的求索长卷里,总有这样一群追光者:他们在自习室的灯光中雕刻时光,在图书馆的闭馆音乐里收藏星光。那些被晨曦见证的演算纸、浸透月色的笔记本,终将化作青春最铿锵的勋章。为定格这段淬火成钢的奋斗轨迹,学校特推出【“研”路生花】人物专栏。这里没有速成秘籍,只有披荆斩棘的足迹;这里不渲染苦难叙事,只展现破茧成蝶的坚韧。本期让我们走近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原土木建筑学院)钟锦晖的考研征程。
(融媒体通讯社 刘洛文报道)钟锦晖,中共党员,原土木建筑学院2021级土木(建工)2班学生,以总分387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水利专业硕士研究生。
当多数考生到大叁才匆忙启动考研备战时,钟锦晖的考研之路早已在大一的晨光中悄然启程。“入学不久,我就明确了考研深造的目标,而且是瞄准了哈工大这样的顶尖高校。”钟锦晖坦言,清晰的定位使他能够将本科学习与考研准备有机结合。这份“早”字策略贯穿于所有关键科目。
对于考研数学,钟锦晖早在大一高数课堂上就显露锋芒。当其他同学还在适应大学授课节奏时,他已带着考研真题集旁听课程,在课本空白处标注出高频考点。面对抽象的公式推导,他坦言“课后解考研题时,常因卡壳揉皱稿纸”感到心烦意乱,但他仍坚持“今日事今日毕”的执念,坚持每天用3-5道习题检验的习惯,保证当天知识的完全消化,直到彻底弄懂才回宿舍,为之后的强化打好坚实的基础。进入大叁强化阶段,当同窗被海量习题压得喘不过气时,钟锦晖的错题本已成为独特的“能量补给站”。每道错题旁除了标准解法,还标注了“离哈工大又近一步”来自我激励。最终钟锦晖数学考研时取得115分的高分,交给了自己一份满意的答卷。
面对专业课结构力学他更注重转化效率,在大二首次接触真题时“连读题都吃力”,让他对这门专业课格外上心,于是他将每道题拆解成知识模块,一点一点去攻坚,充分理解每一个知识点,朝着自己已定的目标不断努力。为了更好地学习这门科目,他在备考期间报读学长指导班,将学长的经验和技巧转化为自己所用,坚持每日限时45分钟攻克1道压轴题,训练自己的答题速度。无数个机械重复的日子,难懂的专业知识,孤独的刷题日常,总会让钟锦晖心生疲倦,想要放弃,但他一看到自己做得满满当当的笔记和想到自己付出的汗水:“熬过去吧,熬过去吧,一切都会更好的。”最终天不负有心人,钟锦晖专业课结构力学考研时取得了136分,他无愧于自己的努力。
回望漫漫考研路,钟锦晖将其核心优势归结为“早”和“实”。那些被荧光笔划破的课本页,那些浸透汗渍的错题本,那些深夜自习室亮着的灯,钟锦晖用四年的时间在时光长卷上写下自己的答案——最终都化作哈工大录取通知书上鎏金的“录取”二字。所谓捷径,不过是把别人眼中的“太早”变成自己的“刚好”。当“早”的智慧遇见“实”的韧劲,时光自会给出最丰厚的馈赠。
责任编辑:闵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