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处 邓伟报道 万紫冠摄影)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夯实劳动教育实践基础,4月21日,后勤处顺利完成校内劳动教育基地水管铺设及水龙头安装工程,以实际行动为师生打造更便捷、更完善的劳动实践环境。

精准规划 破解劳动实践“用水难”
劳动教育基地作为学生参与农耕体验、植物养护等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此前因基础设施薄弱,面临灌溉水源不足、操作不便等问题。后勤处主动对接学生工作处,实地勘察调研,制定专项方案,聚焦“用水难”痛点,决定对基地上千平方米区域进行水管管网铺设,并在重点操作区安装节水型水龙头,覆盖种植区等功能区域,从根本上解决师生劳动实践中的水源供给问题。
高效施工 筑牢服务保障“硬支撑”
后勤处在确保校园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加速推进工作进度。施工团队克服春季多雨、土地湿软等不利因素,采用地埋式管道铺设技术,既保障美观又提升耐用性;水龙头选址充分结合师生使用习惯,设置高低错落的洗手台和灌溉接口,兼顾实用性与人性化。历时15天,工程高质量竣工,经试水验收,水压稳定、布局合理,得到师生一致认可。

实践育人 激活劳动教育“新动能”
“现在浇水、洗工具方便多了,同学们参与劳动的积极性更高了!”学工处处长王伟说道。此次基础设施升级是学校深化劳动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是助力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劳动实践平台。
学校始终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打造“生态角”等特色实践区,引导学生在躬耕实践中淬炼品格、增长才干。后勤处此次行动,既是落实劳动教育的生动体现,也为校园基础设施服务保障与教育教学需求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有益范例,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闵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