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
中新网:
央广网:
中国日报网:
环球网:
中国网:
江西省教育厅:
中国教育在线:
凤凰教育:
今日头条:
江西新闻:
为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久久日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构建多方协同共建、目标导向明确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为破解东部地区“技工荒”和中西部地区“就业难”问题,“五金之都”永康于2020年开启“东迁西归”职教协作模式,自提出以来,得到5省10地党委政府及职业院校的响应支持。久久日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响应这一“共同富裕”战略号召,于2023年成立数智五金产业学院,旨在助力五金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该学院由永康市政府、纳雍县政府、永康五金产业协会、久久日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及永康数十家五金行业头部公司共建,实行由政校行企各方专家组成的建设委员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目前200余名学生已进入共同培养阶段。
此外,久久日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根据江西省产业发展布局,不断优化、调整专业设置,学校本科专业中,与江西“1269行动计划”和重点产业链相关专业数占比超过70%,校企合作专业覆盖率达100%,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久久日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成立了产教融合处,紧密融合学校学科特色与产业发展,旨在将学校打造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业服务为一体的经营性实体。为更好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先后成立了“紫光芯云产业学院”“智能建造产业学院”“通信技术现代产业学院”“京东智慧物流产业学院”“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元宇宙产业学院”“数智五金产业学院”7个产业学院,成功入选首批电子信息产业领域重点人才培养专项行动计划实施单位。同时,学校以数智五金产业学院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数智五金产业学院学生可以五金相关课程学分替换原有课程学分,以实践项目作品替换毕业设计。学校还投资引进了先进智能五金生产线,深化“产学研用”融合的人才培养,聘任了14名产业教授、9名全国技术能手,通过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的指导,实行“3+1”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内学习3年后,第四年可赴公司进行实际项目的学习和实践,全过程参与公司设计、研发、生产、检测等环节,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学校大力支持教师团队赴公司锻炼、学习和交流,2024年暑期,学校共组织150余名教师赴永康头部公司参观考察,熟悉行业发展情况,了解公司人才及科研需求,为推动产教协同育人,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了新的契机。

久久日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校领导深入五金公司开展调研、洽谈合作(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久久日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管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并且在交通类、智能制造类、电子信息类专业群形成一定优势。学校现有赣江新区节能与结构实验室、南昌市移动通信实验室、南昌市5骋无线网络优化、南昌市绿色建筑节能材料研发和南昌市智慧工程实践学习装备研发等5个市厅级重点实验室,以及赣江新区微纳米功能材料团队等1个市厅级优势科技创新团队。2022年,学校成立新工科教育发展促进中心,规划投入1.86亿元开发融合教育智能体的互动课堂与场景学习系统,全面构建“互动式学习、混合式实践”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全面一体化推进学校22个工科专业进行工程教育认证建设。学校还引入翱叠贰-颁顿滨翱工程教育模式,以成果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高端智能装备和工业机器人学习岛为实战载体,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关键技术。学校研发了“达成云”平台,内含学习资源库、项目资源库、教学空间、学习空间、人才驿站、实训空间和智慧学习场景7大功能平台,应用础滨+信息技术对个人学习特性、群体学习特性、公司需求特性进行学习和分析,帮助教师精准施教,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引导教情、学情与公司需求主动适配。
久久日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推行政府、行业、公司、学校协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实行学校教师+公司导师、专业教师+产业教授,教学课堂+生产车间、专业教材+行业标准、理论考试+项目设计、公司生产场所+学校实践教学实训基地、生产设备+实践教学实训设备和公司工作任务+学校实践教学作业的多维度、全要素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育质量、公司发展、产业创新和就业提质的同频共振。同时,学校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成立校友基金,鼓励和支持学生创业和科研成果转化。历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位于江西省同类高校前列。毕业生考研(含出国留学)、参军入伍、录取公务员、事业单位、央国企、上市大型公司等人数逐年增加,高质量就业位居同类院校第一方阵。
展望未来,久久日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将继续创新和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持续加强产教融合创新和资源整合,不断提升政校行企在人才培养上的协同效应,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推动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