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学脉绵长,菁英璀璨;征程万里,薪火相承。在学校砥砺奋进的漫漫征途中,一代又一代师生薪火相传,以“自强 厚德 求实 创新”的校训精神为指引,在时光长卷中镌刻下坚实足迹。这些优秀校友,是学校发展历程中的璀璨勋章,他们带着母校赋予的智慧与力量,在各自的领域披荆斩棘、建功立业,书写着属于南昌交院人的辉煌篇章。为凝聚校友智慧,传承榜样精神,激发在校学子志存高远、博学笃行的豪情壮志,学校精心打造【校友风采】专栏。在这里,我们将一同走进优秀校友的世界,聆听他们的成长故事,感受他们的拼搏精神,汲取他们的奋进力量。同时,我们也诚挚欢迎各级校友组织、广大师生校友积极提供优秀校友事迹线索,让我们共同挖掘更多动人故事,让榜样之光在校园中熠熠生辉!本期与大家分享校友沈强的故事。

(融媒体通讯社 欧阳欢报道)沈强,原土木建筑学院2016级本科生,现为重庆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他的成长轨迹是个人在专业领域深耕不辍的生动注脚,从基础知识积累到科研思维锻造的阶梯,让对土木工程的热爱从朦胧兴趣沉淀为系统探索的执着,他是从课堂上的求知者到实验室里的创新者,再到师门中传递钻研精神的同行者。

回想起自己的求学经历,沉强满是感慨。自己最初对考研的兴趣萌芽以及最终成功迈出关键一步的转折,离不开身边肖学长的悉心指引与启发,更离不开学院那场由涂老师主讲的考研激励会所带来的力量。正是在认真聆听前辈经验分享、沉下心来踏实投入学习的过程中,他才渐渐拨开迷雾,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也坚定了继续深造的信念,这段经历让他深刻明白,急着赶路的人容易在浮躁中摔跤,唯有扎实的学问积累,才是支撑前行最稳的“脚力”。
求学路上,一次和余老师的谈话,让沉强印象深刻。老师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不管学习还是做其他事,都得把每天的计划安排好。”这句话就像一颗种子,在他心里生根发芽。从那以后,他开始有意识地给每一天做规划,把时间安排得明明白白。这个好习惯,从考研备考时就养成了,一直陪着他度过了硕士研究生阶段,到了博士阶段,依然让他受益无穷。他坚信,这个习惯会成为他未来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在学院老师们的悉心教导和鼓励下,2020年,沉强顺利考上了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开启了新的学习征程。

可是研一上学期,沉强却陷入了迷茫。他原本以为,科研生活和本科差不多,主要就是上课和学课本知识。但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他发现科研更需要自己主动去探索、独立思考,还要不断实践。那段日子,他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找不到方向,心里特别慌乱。好在导师就像一盏明灯,一直耐心地给他指路,从帮他确定研究方向,到和他一起分析具体问题,导师都毫无保留地把经验传授给他。同学们也特别热心,经常和他交流心得、分享资料。在大家的帮助下,沉强渐渐适应了科研的节奏,融入了这个严谨又充满活力的学术圈子。硕士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他一心扑在专业研究上,经过不懈努力,先后发表了1篇厂颁滨论文、3篇贰滨论文和2篇颁厂颁顿论文。凭借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出色的表现,他获得了“优秀毕业生”的称号,并在2023年成功考取重庆大学博士研究生,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进入博士阶段,沉强的成长有了更大的飞跃。他还是坚持着高效规划学习和工作的习惯,把每一天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到现在为止,他已经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5篇厂颁滨论文,其中有4篇还登上了学科罢翱笔期刊。不过,科研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难题,长时间专注研究也会让他觉得枯燥乏味。但幸运的是,他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平时,他们会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学术问题,互相启发思路;也会一起去运动,在球场上尽情挥洒汗水,释放压力。他们用交流赶走困惑,用运动保持活力,始终保持着对科研的热情和动力,一起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我们身边总有人因惧怕失败而困在原地,而沉强的成长轨迹,恰是把停滞的焦虑换成沉淀的笃定。他曾在考研路上迷茫,在科研初期手足无措,但从未让停滞成为常态。从每日规划的坚持到论文成果的积累,他相信每个由浅入深的脚印,每段攻坚克难的时光,都在为未来积蓄破局的力量,让热爱在沉淀中绽放成执着的光芒。
责任编辑:闵淑琴